空間勵志日志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19 20:21 作者:admin 點擊: 【 字體:大 中 小 】
空間勵志日志
在學習、工作乃至生活中,大家都知道日志吧,一天終于結(jié)束了,相信大家這一天里都收獲頗豐吧,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志了。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志很難寫吧?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空間勵志日志,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空間勵志日志1每個女孩都夢想過一個最簡單的過去和一個最精致的未來,過去的已經(jīng)成了點綴人生夜空的繁星,小而璀璨,而未來的一直在延續(xù),無限無窮。
某一天,坐在那個安靜的地方,放任陽光肆無忌憚的撫摸發(fā)梢,看著光束中塵埃的喧鬧舞蹈,恍惚就與舊時的剪影重疊,密密麻麻復制出年少的天真,青春的張揚。
還懵懂不知遠方有多遠,路該向哪邊,已然站在了青春的中央,披著清湯掛水的短發(fā),帶著干凈迷茫的笑容,每每背起碩大沉重的背包,往返校園和家都帶著最惹人憐惜的天真爛漫。青春期就像那片茫茫的大海,陰晴不定,波浪不停,我們身在其中,或攜著好友,或孤軍奮戰(zhàn),然而即使困難波折也沒有停下劃動的槳,正如優(yōu)雅的詩歌所寫,青春是一杯美酒,可飲可盡可別離。那時的我們總是相信感動的.力量,老師的鼓舞,朋友的幫助都是可以銘記的幸福,甚至認為那些承載了斑駁流年與最初夢想的汗水,在曲折過后總會有不一樣的天堂,就這樣一邊前進一邊感動一邊接納,還要用倔強的眼神告訴大人:看,我們多么勇敢。我們是青春的角斗士。有人說青春的少年最無知所以最無畏,可是就像韓寒所說“我就是我,不一樣的煙火。”誰能說這不是青春的正能量,不是進步的原動力?
如果說青春是一個放大鏡的鏡中世界,可以把微笑的感動與努力擴大出成倍的信念,那么未來就是過濾后的世界,把一切漂浮于表的雜物過濾,沉淀過去的精華,琢磨出一個清澈的自我。
正值盛夏,臨海城市的天是真正的娃娃臉,和朋友出去吃飯,回來的途中突然趕上瓢潑大雨,只能匆忙躲在一個店面里,店里聚集了很多剛下課的學生,紛紛攘攘的面帶慌亂,朋友示意我看那些青春蓬勃的孩子,然后淡定地刷著微博,微笑地說:“果然,成長的不只是年齡。”
這是時間的力量,亦是未來帶給我們的潛能,是的,我們終于飛外了收斂光芒,用溫柔捆綁了張揚安放在內(nèi)心最無邪的角落,不管遭遇了怎樣的措手不及,不管昨夜怎樣泣不成聲,再次睜開眼睛,依舊是得體的微笑,遇事從容,處事淡然。已經(jīng)習慣安靜地走在人來人往的街,溶一杯咖啡,看一本雜志,聽一首英文歌,這是成長,是自己沉淀出的生活態(tài)度。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:“生活賦予我們的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度的禮品,這就是青春?!?齊雷特這樣說:“我們的理想,不管怎么樣,都屬于未來?!倍覀?nèi)缃窕蛟S可以大聲的說:“我的青春與未來,我都不曾辜負!”
看窗外陽光溫熱,現(xiàn)世安穩(wěn),心里那座房子,正面向大海,春暖花開。
空間勵志日志2總以為來日方長,驀然回首,許多時光已被歲月的長河擱淺在流年彼岸,只能成為記憶長巷里或淺或深的印跡,又似墜入泥土的落花,再也無法飛回歲月的枝頭,嬌艷如初。
有花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莫在最美的年華,辜負最好的自己。
公司里一位女同事,年紀二十五六,去年剛剛大學畢業(yè),畢業(yè)后便來到公司。與男朋友一起租住在離公司將近半個小時車程的四環(huán),每天騎單車上下班。
她有一個習慣,就是中午不吃飯,只從家里帶一點粥過來。有一次等電梯的時候剛好遇到她,便好奇地與她聊了起來。
她說她是為了減肥,而且每天只吃兩頓飯,早飯與午飯,而所謂的午飯就是從家里帶過來的那點兒粥。說到這里的時候她的聲調(diào)有些異常,舉止動作上也有些夸張式的幽默,但是如果你真正見到她這個人,單從外表你便能判斷出來,其實“減肥”只是一種戲謔的謊言。
二十五六的年紀,精力充沛,年華正好,在這樣一個沒有財力,能力尚淺,經(jīng)驗不足的人生階段,唯一富足的是時間與體力。但太多的人往往在最美好的年華選擇隱忍,而當美好生活終于實現(xiàn)的時候,卻無福消受。
也許,我們不是灼灼紅葉中最絢爛的那一枚。可是,普通如斯,也是茫茫人海中的限量版,很難再找出與自己完全相同的生命個體。很多時候,總感到自己失去的太多,擁有的太少。也許歲月真的薄涼過我們,但是,誰能預測到前方的路沒有更美的風景呢?與其在原地惆悵、哀怨,莫如收拾好心情,盈一抹微笑,堅定地走向人生的下一個路口。
你還在斗圖,人家已經(jīng)賺到了人生的面,我一直以為他是個逗逼來著。我沒看到什么特別文藝的文章,但我看到他的相冊有1600多個主題相冊。1600是什么概念?我真的特別驚訝。我相冊里連1600張圖都沒有,更別提1600個相冊了。這是要用多大的熱情多少的時間才能建立起來的數(shù)字,那一個一個時辰熬出來的第一名,只有擊節(jié)鼓掌,沒有人會不服吧。
我曾在新東方看到過這樣一段話:“如果從一開始就選擇可以自我實現(xiàn)的工作,并對所鐘愛的工作全心投入,子要公司體制完善,機制健康,加薪晉職這些物質(zhì)和精神的收獲,變成了隨之而來的副產(chǎn)品?!睂@種人,我一直都特別敬佩,也特別尊重,他們有一種韌勁,低頭努力,剩下的交給時光。
空間勵志日志15那些用熱愛抵御孤獨的人
卡夫卡寫作的屋子坐落在布拉格的煉金術(shù)師巷,是一個死胡同。那間小屋在胡同的最里面,像苦行僧的屋子一樣簡陋。據(jù)說卡夫卡下班后就帶著飯盒到這里寫作,直到深夜才回家。他拒絕與人交談,甚至是他的家人。“一切與文學無關(guān)的東西都讓我感到厭煩?!彼谌沼浿羞@樣寫道。我不禁想知道這個卑微的保險公司小職員有著怎樣的內(nèi)心生活,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把他抓住不放,讓他對寫作如此執(zhí)著。而且他寫作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發(fā)表,卡夫卡臨終的時候曾要求他的朋友馬克思·布羅德把他的手稿全部焚毀。究竟是怎樣的熱愛讓他面對真正的孤獨也無所畏懼,一個人在一間黑屋子里寫作,寫出的東西就算無人理解也無所謂?
塞林格出名之后買了一塊地并用鐵絲圍起來拒絕所有人的來訪。據(jù)說他把自己關(guān)在一間地下室里寫作,而且寫得很艱苦,每天帶著飯盒進去一直寫到深夜才休息。他只有偶爾才到鎮(zhèn)上去買東西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別人認出了他拔腿就跑。與卡夫卡不同的是他的作品廣為人知。特別是那本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,為他贏得了大量的書迷。他們模仿霍爾頓的`裝扮,模仿他說話的口氣。他們把塞林格當成神一樣崇拜。就在這時,他決定隱居起來并且拒絕發(fā)表任何作品,拒絕任何人拜訪。
最近看的書是毛姆的《月亮和六便士》——倫敦市一個普通的證券經(jīng)紀人,中年人,事業(yè)有成,家庭幸福,有一天突然拋妻棄子,放棄了事業(yè),孤身一人到巴黎去畫畫。最后為了追求靈感,又孤身一人流落到塔西提島上,并且在他住的木屋四壁上完成了他一生最偉大的作品。最后他得了麻風病,眼睛失明了,悲慘地死去,并且要求他的土著妻子在他死后把木屋和壁畫一起燒掉。這就是故事梗概。毛姆把這個故事講得精彩絕倫。他把這個畫家塑造得個性十足。他沒有一點人情味,拋棄了妻子兒女,甚至害死了曾經(jīng)幫助過他的朋友的妻子。他對自己也不關(guān)心。即使挨餓受凍也心甘情愿。他只是要畫畫。用書里的話說,他好像被魔鬼附體了一樣。就像被某種神秘的力量控制著,他自己也沒有辦法。但是他畫的畫沒有人理解。別人覺得他根本不懂繪畫。就是這樣一個人,最后成為一位偉大的畫家。他的畫作被收藏在博物館里被人瞻仰。
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貝多芬。畫家失去雙眼就像音樂家失去聽力一樣致命。據(jù)說貝多芬最完美的作品都是在他失聰之后創(chuàng)作出來的。
同樣想到還有把自己關(guān)在家里寫作的霍桑。一生窮困潦倒的愛倫坡。在“一間自己的屋子里”寫作的弗吉尼亞·伍爾夫……可能在別人眼里他們是孤獨的,但是他們自己卻樂在其中。他們追求的都是月亮而不是腳下的六便士。他們都選擇了孤獨,或者是孤獨選擇了他們。為什么?世人都以孤獨為悲,獨不知以熱愛抵御孤獨的人們從不孤獨。
【空間勵志日志】相關(guān)文章:
qq空間勵志日志10-09
qq空間勵志日志7篇10-09
空間日志04-06
空間搞笑日志12-15
空間經(jīng)典情感日志12-24
日志qq空間04-06
qq空間愛情日志11-02
qq空間傷感日志11-07
空間網(wǎng)絡(luò)情感日志11-28
QQ空間傷感日志精選12-07
